“世界工厂”十年探索,东莞能否翻盘?
7月23日,东莞上半年经济数据新鲜出炉。对于东莞人来说,数据到底是喜还是忧?对于外界来说,这些数据却是观察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型的最好窗口。
今年上半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1.2%。可见疫情对东莞经济影响巨大。
不过,历经长达十年的转型,东莞也有所成。今年上半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内外销比例调整为67.3:32.7,比上年又有明显提升。内外销比例是东莞经济转向的最重要指标,东莞转型曙光在前。
从外循环转到内循环,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势所趋。但如何转?东莞十年艰苦探索,为各地经济转型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今年上半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虽然仍在负增长区间,但这样的增速位列珠三角第二,仅次于深圳。从更广的时间轴来看,东莞经济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得更清晰。
近年来,东莞经济不断加速,2019年一举超过了广州和深圳,增速跃居珠三角第1位,是珠三角唯一一个保持7%以上增长的城市。东莞强劲的增长势头在珠三角显得颇为亮眼,被外界誉为十年转型终于“翻盘”。
东莞曾是公认的“世界工厂”,但如今的东莞,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世界工厂”了。
东莞经济从“三来一补”起家,过去以低端加工制造业、大量中小微企业为主。而2019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万家,广东全省第一。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65.31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珠三角排第1位。
东莞过去以外资企业、外向型经济为主,历史上外资在工业经济中比重最高时达70%以上。而2019年,东莞内资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4%。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持续下降,占比仅14.4%。民营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持续上升,达56.7%。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内外销比例调整为65:35。
在内外资结构翻转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根本性转变。2019年,东莞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2.7%;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20.6%,增速持续加快;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分别达到54.2%和42.2%。
尽管仍是制造业重镇,但东莞早已不是当初以来料加工为主的低端制造业中心。
在《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中,东莞提出到2022年,要培育形成1个产值超万亿、3—5个产值超千亿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起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从传统“世界工厂”向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之都”转变。
正是这样产业结构的转型,支撑了东莞经济“翻盘”。2019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2.5亿元,离破万亿仅差500多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东莞也重回前20强。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东莞仍有望迈进万亿GDP俱乐部。
从目前来看,东莞经济增长的潜力仍在持续释放。特别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东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加快。2019年,东莞固定资产投资2128.41亿元,同比增长17.5%。今年上半年,东莞实际投资逆势增长24.3%,带动全市上半年固投增长6.4%。从全国来看,这也是难得的高位增长,可见东莞未来的发展潜力。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从一系列亮眼的数据中可以清晰地勾画出,东莞从昔日“世界工厂”到“先进制造业之都”的浴火重生。
经济结构转型并非朝夕之功。十年来,东莞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路。
金融危机之后的两年里,东莞30万家中小企业陷入一波一波的倒闭潮。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衰退,各项经济指标断崖式下滑,阵痛在所难免。但东莞并没有为了GDP而走低端加工制造业的老路,宁可牺牲增长速度和排名,也要坚定不移地走转型之路。
东莞首先进行的是“腾笼换鸟”行动。过去,东莞大量中小企业属于代工生产或者贴牌生产,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最低端,不把他们腾出去,产业转型无从谈起。
但知易行难,由于涉及很多企业的利益以及民生就业问题,“腾笼换鸟”无异于“刮骨疗伤”,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长期的过程。
经过几年的“腾笼换鸟”,东莞转移出大量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工厂。在此基础上,2018年东莞又启动铁腕的治污行动,关闭和淘汰了4万多家“散乱污”企业。
“笼”腾出来了,“鸟”在哪里?东莞通过强有力的招商引资行动,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华为的进驻,就是东莞“腾笼换鸟”的成功例子。
2016年,一篇名为《不要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提到总部在深圳的华为打算将主营业务迁到东莞。虽然深圳市官方和华为公司第一时间否认华为总部要搬迁的说法。但事实上,其子公司华为终端已成为东莞纳税额第一的高科技公司。
华为东莞基地
在东莞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内,东莞用最优质的地块,大手笔引入总投资100亿元、占地达1900亩的华为终端总部项目。从2015年开始,华为终端在纳税、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总额等方面,都位居东莞第一。2019年,华为终端已经发展成为主营业务收入4000多亿元、纳税额30多亿元的龙头企业。
在“腾笼换鸟”同时,东莞又在全国率先启动“机器换人”计划,计划2020年达到每万名工人使用120台的机器人,较目前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倍。东莞市设立“机器换人”专项资金,从2014年起每年出资2亿元,连续3年共6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最高补贴比例可达设备总额的15%。
“机器换人”不仅可以缓解东莞制造业企业用工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促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的崛起。
2019年东莞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创新科研团队数量,均居广东省地级市首位,全市R&D比重达2.68%,增速连续6年位居广东省第一。创新要素的聚集,大大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进程,有力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东莞“机器换人”
外向依存度过高是东莞经济的另一大问题。东莞采取的策略是培育壮大民营经济,逐步实现对外资经济的取代。
从2015年开始,东莞积极推动“小升规”。所谓“小升规”,是指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东莞制定若干支持政策,设立“小微上规模企业奖励项目”、“专业服务补助项目”等。
2019年,东莞还建立中小微企业白名单制度,白名单上的企业是东莞重点扶持发展的中小微企业,通过与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为这些企业建立差异化的信贷扶持政策。东莞超过3万家“白名单”企业可享受银行的差异化信贷扶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不再难。
此外,东莞全方位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信息化、股权融资等。在政策红利的释放下,大批小微企业“羽化成蝶”。
2015年至2018年4年间,东莞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从1003家增至2907家,增长近3倍,累计新增7377家“小升规”工业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排名广东省第一。
2019年,东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7.2%,而外资企业增加值下降1.1%,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经过多年的努力,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出现明显的成效。广东省制造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与2018年相比,广州、深圳、佛山的制造业前500强企业共计减少87家,而东莞增长36家,并超越原本排名在其之前的佛山。
产业转型的成功和制造业强大的基础,给了东莞重新参与区域竞争角逐的底气。
在新一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东莞谋划打造广州、深圳、东莞产业三角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表示:“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未来东莞能否真正实现经济“翻盘”,人们拭目以待。
-- END --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